天天av天天翘天天综合网,青青青国产费观看视频国产,一本大道东京热无码一区,免费一级毛片强奸,91美国一级黄片看,一级片欧美一区视频,欧美日韩国产一级视频,一级特黄真人毛片免费,一级a2019免费黄片

裴永斌
點擊數:
 
榜樣心語 要提高技術水平,就得靠不斷的積累和摸索。每一個人都有機會成為和我一樣的人。

尊敬的各位領導、同事們:

大家好!我是來自電機公司水電分廠的裴永斌。作為一名技術工人,今天能站在這里與大家交流,我感到非常的榮幸和自豪。

小的時候,常聽父親講“共和國長子”的故事,講“哈電為新中國創造了無數個第一”,這片廠區里,有我童年的回憶。進入父親工作的單位,成為一名“技術工人”,是我兒時的夢想。1985年我從部隊復員,如愿分配到了哈爾濱電機廠,成為了一名車工,真正成為電機廠一萬多名職工中的一份子。我當時就立下志愿,既然選擇了做一名技術工人,這一輩子就一定要把這件事做好,做到極致。

我所在的機臺,在2014年以前用的都是“笨床子”,完全靠人工操作。為了保證產品質量,我們一直使用豆油做冷卻液,床子轉起來,經常甩一身油,身上的味兒就像“炸大果子”似的。兩天下來,衣服臟得不忍直視,有時拿兩份洗衣票人家都不愿意給洗。

我們加工的主要產品就是彈性油箱,它位于水電站水輪機與發電機之間,是保持整個機組運轉穩定的關鍵部件,承載著發電機幾千噸的重量,質量要求非常高,必須一次成型,不能二次修補。我接手之前,加工一件彈性油箱需要72小時,而且經常出現質量問題,所以每臺機組都會多備出一件原料。為了提高加工效率,保證產品質量,我就經常下班以后利用業余時間反復琢磨,用廢料進行試驗,自制專用刀具,改變傳統的工藝方法,漸漸地摸出了“門道”。終于,將單件產品的加工周期從72小時提速到42小時,直到現在的不到32小時。值得驕傲的是,從1995年到現在,我和我的團隊已經加工了超過4000件彈性油箱,沒有出過一件廢品。我的機臺也是電機公司的首批免檢機臺,我的徒弟們都已成為了免檢個人!

2016年,我有幸參與拍攝了《大國工匠》專題片。“金手指”的稱號讓我一下出了名。說我用手就能測量尺寸和精度,能摸出頭發絲幾分之一的厚度,這其實有點夸張,誰能摸的比儀器還準呢?但是,我覺得人的感覺還是比較靈敏的,因為日復一日的操作,一些尺寸和表面粗糙度是能夠感覺出來的。去年4月份,我參加“首屆中國質量工匠”頒獎典禮的時候,一位新華社的記者問我,“是如何練出‘金手指’這個絕活的?”我說,“我是個笨人,摸了30年才能摸準,換了別人早就摸出來了。”這是開玩笑,但是我認為要想提高技術水平,就得靠不斷地積累和摸索。

2014年10月,尼日利亞凱恩吉電站水輪機氣缸活塞故障,機組被迫停機,我臨危受命到現場進行緊急搶修。當時的尼日利亞正是“埃博拉”疫情重災區,家人擔心有危險不愿意讓我去。但是我不能退縮,公司把這么多的榮譽給了我,在公司需要我的時候,堅決不能打退堂鼓,我沒有猶豫接受了任務。

可是一到現場,我就大吃了一驚:條件實在太差了,全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老舊設備,我干了半輩子“笨床子”,也沒有見過這么“笨”的,精度差不說,用起來也相當費力。沒有辦法,既然所有條件都不支持把這件事做好,只能自己靠經驗來彌補。當時,尼日利亞正值旱季,白天氣溫達到40多度,人坐著不動都出一身汗,干一會兒活兒更是汗如雨下。為了搶任務,我中午不停機,晚上連班到深夜,餓了就啃幾口面包,連續工作了4天。功夫不負有心人,我提前2天完成了搶修,一次試裝成功。任務完成后,業主代表對我說,“老裴,你不但是“中國勞模”,也是“非洲勞模”呀!”

然而沒想到的是,回國的第二天,我就發起了高燒,從39.6度到40.2度,溫度越來越高。到醫院去看病,聽說剛從非洲回來,哪個醫院都不敢收我。高燒不退,幾經輾轉,最后在省醫院的隔離間住了下來。6平方米的小屋,一個小窗戶,一張床。連續10天高燒40多度,當時邊點滴邊發燒,每天8瓶藥,燒的我看外面的樓房都在晃。家人透過窗戶與我對視,心里百感交集。公司領導在得知我生病后不顧傳染危險,多次到醫院探望我,幫助我聯系醫院和藥品,讓我真切感受到了組織的溫暖和同事們的情誼。幸運的是,經過多次化驗,最后確認不是埃博拉,而是惡性瘧疾。對癥用藥后體溫終于降了下來,病情逐漸好轉。

經歷過這次生死考驗,讓我更加堅定了做好一名大國工匠的信念與決心,大國工匠就是要在關鍵時刻,迎難而上,扛得住、擔得起,敢闖、敢拼、敢干,時刻保持昂揚的斗志和熱忱。

30多年來,因為生產任務重,我的節假日基本是在單位度過的。2014年8月24曰星期六上午,我正在單位加班,突然接到鄰居電話說父親摔了一跤,被送到了醫院。我連安全帽都忘了摘,趕緊往醫院跑。可遺憾的是,父親都沒能看我一眼、說一句話,就閉上了眼睛,永遠地離開了我。我的老父親,去世時78歲,多年來一個人獨自生活,我整天忙工作,很少過去陪他,每次打電話,他總是跟我說,“你安心上班,不用擔心我,有事兒我找你”。可直到父親去逝,也沒有事找我……

一次,電視臺的記者到我家里采訪的時候我才知道,這些年家里的下水道堵了、電器壞了,都是我愛人一個人修的,從來沒跟我說過。兒子結婚的時候找“全家福”,可翻遍了相冊,只找到了兩張照片,一張是兒子四五歲的時候照的,另外一張是2013年,在“感動哈電集團人物”的頒獎舞臺上,我意外地見到了我的愛人和兒子,才拍了第二張“全家福”。現在想想,對待家人,我真是有些愧疚。

從1985年到現在,我干了34年車工,始終沒有換過崗位。有好多人問我,30多年在一線,又苦、又臟、又累,你是怎么堅持下來的?我覺得可以用8個字來總結:熱愛、專注、責任、擔當。擇一事,終一生。如果說當初選擇做一名技術工人是因為情懷,那么看著我親手加工的一件件產品,裝備在全世界各地的水電站上,看著中國裝備一步步走向世界,讓我明白了什么是使命,什么是奉獻,什么是工匠,什么是傳承。

習近平總書記說,不忘初心,方得始終。哈電60多年來不斷壯大的發展,得益于幾代工匠薪火相傳,精益求精,不斷進取。我常對徒弟們說,我們要學會感恩,感恩這個時代,感恩“大國重器”這個平臺,是它讓我們有了實現人生價值的舞臺。

當前,我們的國家正在高質量發展,我們哈電也要實現高質量發展,歷史的重任落在了我們這一代和下一代年輕人的身上。我們真的應該好好思考一下,如何繼承和發揚工匠精神,續寫哈電新的的榮耀和輝煌。廣大哈電人,讓我們肩負起歷史使命,在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、世界一流裝備制造企業的道路上,作出每個人應有的貢獻!

同志們,加油吧!謝謝大家!